铸  牢  中  华  民  族  共  同  体  意  识 深 入 学 习 贯 彻 党 的 二 十 大 精 神 爱  国       团  结       民  主       求  实
当前位置: 首页 >>盟市社院
兴安盟社会主义学院 三个聚焦抓实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
时间:2025-03-31 18:34:34

聚焦高效抓保障。一是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区第五次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会议精神,进一步优化兴安盟社会主义学院的管理机制,近日,经盟委委员会议研究决定,对兴安盟社会主义学院领导班子进行充实加强。盟委委员、统战部长任命为兴安盟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同时增配1名副院长,进一步强化学院的领导力量,优化管理架构。目前,兴安盟社会主义学院与兴安盟委党校、兴安盟行政学院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构建了“一校两院”的办学格局。此次领导班子的调整,标志着兴安盟在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提升管理效能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推动兴安盟社会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阵地建设逐步夯实。专门打造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动阵地,受到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民革兴安盟支部被民革中央授予“民革示范支部”和“优秀民革党员之家”荣誉称号。三是持续深化统战对象培训工作,稳步实现统战对象培训全覆盖。通过系统性、针对性、多样化的教学安排,不断拓展培训覆盖面,确保各领域、各层次统战对象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培训,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四是学员管理规范高效。建立全盟社院学员一体化管理标准,实行学员入学承诺、“双班主任”跟班、住宿学员封闭管理、干部住校值班、领导随机巡查等管理机制。

                       兴安盟统一战线“同心赋能”问答课堂

聚焦主线抓培训。一主线教育日益凸显。围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常识、民族法律法规教育,打造形成“3+N”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色课程体系,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作为主体班次的“首课”“必修课”进行讲授,课程占比超20%。二是教研咨一体化发展。制发《兴安盟委党校(盟行政学院、盟社会主义学院)校级课题教研咨一体化项目招标实施方案》,推动教学培训、科学研究与决策咨询协同发展。三是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充分依托全盟自然生态、地方人文、革命历史等资源禀赋,开发辐射6个旗县市的精品教学路线3条、现场教学点21个。打造全区首家蒙古马精神主题教室,通过宣传阐释蒙古马精神的深刻内涵,教育引导参训学员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积极投身到办好两件大事的具体实践,共培训人员1.8万多人次。四是宣讲矩阵凝聚共识。围绕“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宣讲,实现六个旗县市宣讲全覆盖。

蒙古马精神主题教室

聚焦赋能抓科研。一是科研经费有保障。盟委将100万元科研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用于健全并发放与教学科研、智库建设、管理服务等相适应的奖励绩效工资。二是理论阐释有成果。兴安盟社会主义学院组织撰写的《从兴安盟试点实践看内蒙古“两区一窗口”建设》一文,获2024年度全区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优秀成果,为内蒙古“两区一窗口”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实践参考。盟社院教师参与编写自治区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研究成果《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 内蒙古赢得并长期呵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历史研究》,为学好用好研究成果,举办全盟社院系统线上研讨交流会,并将项目成果作为重要备课依据,参考借鉴并引用其中的史实、观点和案例,面向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两个方面进行培训宣讲,2024年全盟受众人员达32.4万余人次,实现全覆盖三是决策咨询有成效。创办《决策咨询参阅》,印发咨政报告4期,直报四大班子领导和相关部门,获盟委书记签批1期,推动调研报告向咨政报告转化,为兴安盟委、盟行署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主办单位: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蒙ICP备19000130号-1

联系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银河南街   邮政编码:010020   电话:0471-4904260